更新时间:2022-10-27 17:15:50

《活板》

朝代:宋代

作者: 沈括

全文: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

拼音:

bǎn yìn shū jí, táng rén shàng wèi shèng wèi zhī. wǔ dài shí shǐ yìn wǔ jīng, yǐ hòu diǎn jí jiē wèi bǎn běn. qìng lì zhōng yǒu bù yī bì shēng, yòu wèi huó bǎn. qí fǎ: yòng jiāo ní kè zì, báo rú qián chún, měi zì wèi yī yìn, huǒ shāo lìng jiān. xiān shè yī tiě bǎn, qí shàng yǐ sōng zhī là hé zhǐ huī zhī lèi mào zhī. yù yìn, zé yǐ yī tiě fàn zhì tiě bǎn shàng, nǎi mì bù zì yìn, mǎn tiě fàn wèi yī bǎn, chí jiù huǒ yáng zhī, yào shāo róng, zé yǐ yī píng bǎn àn qí miàn, zé zì píng rú dǐ. ruò zhǐ yìn sān èr běn, wèi wèi jiǎn yì ruò yìn shù shí bǎi qiān běn, zé jí wéi shén sù. cháng zuò èr tiě bǎn, yī bǎn yìn shuā, yī bǎn yǐ zì bù zì, cǐ yìn zhě cái bì, zé dì èr bǎn yǐ jù, gèng hù yòng zhī, shùn xī kě jiù. měi yī zì jiē yǒu shù yìn, rú zhī yě děng zì, měi zì yǒu èr shí yú yìn, yǐ bèi yī bǎn nèi yǒu chóng fù zhě. bù yòng, zé yǐ zhǐ tiē zhī, měi yùn wèi yī tiē, mù gé zhù zhī. yǒu qí zì sù wú bèi zhě, xuán kè zhī, yǐ cǎo huǒ shāo, shùn xī kě chéng. bù yǐ mù wèi zhī zhě, wén lǐ yǒu shū mì, zhān shuǐ zé gāo xià bù píng, jiān yǔ yào xiāng zhān, bù kě qǔ bù ruò fán tǔ, yòng qì zài huǒ lìng yào róng, yǐ shǒu fú zhī, qí yìn zì luò, shū bù zhān wū. shēng sǐ, qí yìn wèi yǔ qún cóng suǒ de, zhì jīn bǎo cáng.

《活板》的注译文
  • 译文
      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五代时才(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活板》的注释
  •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于是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制作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字会和药物粘在一起,(拆板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掸,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活板》的评析
  • 译文
      用雕板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么做。五代时才(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经典文献就都是雕版印刷的本子了。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方法是:用黏土刻字,字模薄得像铜钱边缘似的,每个字刻一个字模,用火烧使它坚硬。先设置一块铁板,在它的上面用松脂、蜡混合着纸灰这一类东西覆盖好。想要印刷,就把一个铁框子放在铁板上面,于是在铁框内密密地排上字模,排满了一铁框就成为一块印版,把它拿到火上烘烤;待铁板上的药物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字模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像磨刀石那样平。如果只印两三本,不能算是简便;如果印几十乃至成百上千本,那就极其快速。通常是做两块铁板,这一块在印刷,那一块已另外在排字了,这块印刷才完,第二块板已经准备好了,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不用木料制作字模的原因,是因为木的纹理有疏有密,一沾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再加上木刻的字会和药物粘在一起,(拆板时)拿不下来,不像用胶泥烧制的字模,印完后再用火一烤,使药物熔化,用手轻轻一掸,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毕昇死后,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儿们得到,到今天还珍贵地收藏着。

    注释
    板印书籍:用雕版印刷书籍。板印,用雕版印刷。
    盛为之:大规模地做这种事。之,指“板印书籍”。
    已后:即“以后”。已,同“以”。
    五代:指唐以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个朝代。始,才。
    五经:儒学的经典,指《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汉后合称《五经》。
    典籍:泛指各种重要(文献)书籍。
    板本:板印的本子。
    庆历:宋仁宗年号(1041—1048)。
    布衣:平民。这里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古代平民穿麻布衣服,所以称布衣。
    其:其,代词。做活板的方法。
    钱唇:铜钱的边缘。
    印:印模、字印。
    令坚:使……坚硬。
    和(huò):混合。
    以:用。
    冒:蒙、盖。
    欲:想。
    范:框子。
    持就火炀(yáng)之:把它拿到火上烤。就,靠近。炀,烤。
    药: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物。
    字平如砥(dǐ):字印像磨刀石那样平。砥:磨刀石。
    止:同“只”,仅仅。
    未为简易:不能算是简便。
    数十百千:几十乃至百、千。
    自:别自,另外。
    具:准备好。
    更(gēng)互:交替、轮流。
    以:用来。
    以纸帖(tiě)之:用纸条给它做标记。帖,用标签标出。
    每韵为一帖(tiè),木格贮(zhù)之:每一个韵部的字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存放起来。韵,指韵部。帖,标签,名词。唐宋时,人们按照诗歌押韵的规律,把汉字分为206韵,后来又合并为106韵。
    奇(jī)字:写法特殊,或生僻、不常用的字。
    旋:旋即。
    不以木为之者:不用木头刻活字的原因。
    文理:纹理,质地。文通“纹”,花纹。
    兼:又。
    不可取:拿不下来。
    燔(fán)土:指火烧过的黏土字印。燔:烧。
    讫(qì):终了,完毕。
    拂(fú):擦拭,掸去。
    殊不:一点也不。
    予:我。
    群从(zòng):堂兄弟及侄子辈。

古诗大全工具简介

古诗大全网站主要内容为经典古诗词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古诗以其独有的抒情艺术表现手法营造了传统文化中的诗性的意境,传达出古代士人重心灵体验和含而不露的审美意趣。古诗词-传承国学经典文化。

古诗大全工具使用说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