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27 17:15:50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朝代:宋代

作者: 陈与义

全文: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拼音:

yì xī wǔ qiáo qiáo shàng yǐn, zuò zhōng duō shì háo yīng. zhǎng gōu liú yuè qù wú shēng. xìng huā shū yǐng lǐ, chuī dí dào tiān míng. èr shí yú nián rú yī mèng, cǐ shēn suī zài kān jīng. xián dēng xiǎo gé kàn xīn qíng. gǔ jīn duō shǎo shì, yú chàng qǐ sān gēng.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的注译文
  • 译文
    回忆当年在午桥畅饮,在座的都是英雄豪杰。月光映在河面,随水悄悄流逝,在杏花稀疏的花影中,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经历好似一场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胆战心惊。闲来无事登上小阁楼观看新雨初睛的景致。古往今来多少历史事迹转瞬即逝,只有把它们编成歌的渔夫,还在那半夜三更里低声歌唱。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的注释
  • 注释
    临江仙:词牌名,又称《鸳鸯梦》、《雁后归》、《庭院深深》。双调,上片五句,押三平韵,三十字;下片同,共六十字。
    午桥:在洛阳南面。坐中:在一起喝酒的人。
    豪英:出色的人物。这两句说:想从前在午桥桥头饮宴,在一起喝酒的都是英雄好汉。
    长沟流月:月光随着流水悄悄地消逝。去无声:表示月亮西沉,夜深了。
    疏影:稀疏的影子。这两句说,在杏花稀疏的影子里吹起短笛,一直欢乐到天明。
    二十余年:二十多年来的经历(包括北宋亡国的大变乱)。堪惊:总是心战胆跳。
    新晴:新雨初晴。晴,这里指晴夜。渔唱:打鱼人编的歌儿。
    三更:古代漏记时,自黄昏至拂晓分为五刻,即五更,三更正是午夜。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更多内容
  • 这首《临江仙》词大概是在公元1135年(宋高宗绍兴五年)或1136年(绍兴六年)陈与义退居青墩镇僧舍时所作,当时作者四十六或四十七岁。陈与义是洛阳人,他追忆起二十多年前的洛阳中旧游,那时是徽宗政和年间,当时天下太平无事,可以有游赏之乐。其后金兵南下,北宋灭亡,陈与义流离逃难,备尝艰苦,而南宋朝廷在南迁之后,仅能自立,回忆二十多年的往事,真是百感交集。但是当他作词以抒发此种悲慨之时,并不直抒胸臆,而且用委婉的笔调唱叹而出(这正是作词的要诀)。上片是追忆洛中旧游。午桥在洛阳南,唐朝裴度有别墅在此。“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二句,的确是造语“奇丽”(胡仔评语,见《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四),一种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宛然出现词人心目中。但是这并非当前实境,而是二十多年前浩如烟海的往事再现而已。刘熙载说得好,“陈去非……《临江仙》:‘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此因仰承‘忆首’,府注‘一梦’,故此二句不觉豪酣转成怅悒,所谓好在句外者也。”(《艺概》卷四)下片起句“二十馀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凉。”一下子说到当前,两句中包含了二十多年无限国事沧桑、知交零落之感,内容极充实,运笔也极空灵。“闲登小阁”三句,不再接上文之意进一步抒发悲叹,而是直接去写,作者想到国家的兴衰自己的流离失所,于是看新晴,听渔唱,将沉重悲愤的情感转化为旷达之情。
古诗大全工具简介

古诗大全网站主要内容为经典古诗词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古诗以其独有的抒情艺术表现手法营造了传统文化中的诗性的意境,传达出古代士人重心灵体验和含而不露的审美意趣。古诗词-传承国学经典文化。

古诗大全工具使用说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