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27 17:15:50

《臧僖伯谏观鱼》

朝代:先秦

作者: 左丘明

全文:

  春,公将如棠观鱼者。臧僖伯谏曰:“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故讲事以度轨量,谓之‘轨’;取材以章物采,谓之‘物’。不轨不物,谓之乱政。乱政亟行,所以败也。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于农隙以讲事也。三年而治兵,入而振旅,归而饮至,以数军实。昭文章,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习威仪也。鸟兽之肉不登于俎,皮革、齿牙、骨角、毛羽不登于器,则君不射,古之制也。若夫山林川泽之实,器用之资,皂隶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

  公曰:“吾将略地焉。”遂往,陈鱼而观之。僖伯称疾不从。

  书曰:“公矢鱼于棠。”非礼也,且言远地也。

拼音:

chūn, gōng jiāng rú táng guān yú zhě. zāng xī bó jiàn yuē: fán wù bù zú yǐ jiǎng dà shì, qí cái bù zú yǐ bèi qì yòng, zé jūn bù jǔ yān. jūn jiāng nà mín yú guǐ wù zhě yě. gù jiǎng shì yǐ dù guǐ liàng, wèi zhī guǐ qǔ cái yǐ zhāng wù cǎi, wèi zhī wù. bù guǐ bù wù, wèi zhī luàn zhèng. luàn zhèng jí xíng, suǒ yǐ bài yě. gù chūn sōu xià miáo qiū xiǎn dōng shòu, jiē yú nóng xì yǐ jiǎng shì yě. sān nián ér zhì bīng, rù ér zhèn lǚ, guī ér yǐn zhì, yǐ shù jūn shí. zhāo wén zhāng, míng guì jiàn, biàn děng liè, shùn shào zhǎng, xí wēi yí yě. niǎo shòu zhī ròu bù dēng yú zǔ, pí gé chǐ yá gǔ jiǎo máo yǔ bù dēng yú qì, zé jūn bù shè, gǔ zhī zhì yě. ruò fú shān lín chuān zé zhī shí, qì yòng zhī zī, zào lì zhī shì, guān sī zhī shǒu, fēi jūn suǒ jí yě. gōng yuē: wú jiāng lüè dì yān. suì wǎng, chén yú ér guān zhī. xī bó chēng jí bù cóng. shū yuē: gōng shǐ yú yú táng. fēi lǐ yě, qiě yán yuǎn dì yě.

《臧僖伯谏观鱼》的注译文
  • 译文
      春天,隐公准备到棠地观看渔民捕鱼。臧僖伯进谏说:“凡是物品不能用到讲习祭祀、军事等大事上,或者所用材料不能制作礼器和兵器,那么,国君就不要亲自去接触它。国君是把民众引向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人。所以,讲习大事以法度为准则进行衡量,叫做‘轨’,选取材料制作器物以显示它的文彩,叫做‘物’。事情不合乎轨、物,叫做乱政。屡屡乱政,这就是所以败亡的原因了。所以,春、夏、秋、冬四季的狩猎活动,都是在农闲时节进行,并(借这个机会)讲习军事。每三年演练一次,回国都要对军队进行休整。并要到宗庙进行祭告,宴饮庆贺,清点军用器物和猎获物。(在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要(使车马、服饰、旌旗等)文彩鲜艳,贵贱分明,等级井然,少长有序:这都是讲习大事的威仪啊!鸟兽的肉不能拿来放到祭祀用的器具里,皮革、牙齿、骨角和毛羽不能用来制作军事器物,这样的鸟兽,君主就不会去射它,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啊!至于山林川泽的物产,一般器物的材料,这都是仆役们去忙活,有关官吏按职分去管理的事,而不是君主所应涉足的事。”隐公说:“我准备到那里去巡视。”于是就去了(棠地),让渔民把各种渔具都摆出来捕鱼,他在那里观赏。僖伯推说有病没有随同前往。《春秋》上说:“隐公在棠地陈设渔具。”(这是说他棠地观鱼这一行为)不合礼法啊,并且说他去的地方远离国都。
《臧僖伯谏观鱼》的注释
  • 注释
    春:指鲁隐公五年(前718)春季。
    公:指鲁隐公。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712年在位。按《春秋》和《左传》的编著体例,凡是鲁国国君都称公,后边《曹刿论战》等篇均如是。鲁国是姬姓国,其开国君主是周公旦之子伯禽,其地在今山东西南部。如:往。
    如:往。
    棠:也写作唐,鲁国邑名,在今山东鱼台县东。
    鱼:通“渔”,动词,捕鱼。
    臧僖伯:鲁孝公之子、鲁惠公之兄、鲁隐公之伯父,名彄(又作“驱”“弓区”)(kōu),字子臧,封于臧(今郯城县),伯为排行,僖是谥号。 丗本:孝公生僖伯彄,彄生哀伯达(臧哀伯或臧孙达),达生伯氏缾,缾生文仲辰(臧文仲),辰是臧僖伯曾孙。
    讲:讲习,训练。
    大事:指祭祀和军事活动等。
    材:材料,原料。
    器用:指祭祀所用的器具与军事物资。
    举:指行动。
    纳:纳入。
    轨物:法度和准则。
    度(duó):计量。
    量:轨则,法度。
    章:通“彰”,彰明,发扬。
    采:物之有华饰者又彩色也,五彩相间曰采。
    亟:多次,屡次。
    春蒐(sōu):指春天打猎。蒐,搜寻,谓搜寻不产卵、未怀孕的禽兽。
    夏苗:指夏天打猎,谓捕猎伤害庄稼的禽兽。
    秋狝(xiǎn):指秋天打猎。狝,杀,谓顺秋天肃杀之气,进行捕猎活动。
    冬狩(shòu):指冬天打猎。狩,围守,谓冬天各种禽兽都已长成,可以不加选择地加以围猎。按:“春蒐、夏苗、秋狝、冬狩”云云,说明我们的先民在狩猎活动中已有生态平衡意识,也同时说明大凡有组织的狩猎活动,都带有军事演习的性质,并不单单是为狩猎而狩猎。
    治兵:指练兵、比武等军事演习活动。
    振旅:整顿部队。
    饮至:古代的一种礼仪活动。凡盟会、外交和重大军事行动结束以后,都要告于宗庙,并举行宴会予以庆贺。
    军实:指军用车辆、器物和战斗中的俘获等。
    昭:表明。文章:服饰、旌旗等的颜色花纹。
    登:装入,陈列。
    俎(zǔ):古代举行祭祀活动时用以盛牛、羊等祭品的礼器。
    射:激矢及物曰射。
    山林:材木樵薪之类。
    川泽:菱芡鱼龟之类。
    资:材资也。
    皂(zào)隶:本指奴隶,这里指做各种杂务的仆役。
    略地:到外地巡视。
    陈:陈设,张设也。
    称疾:推说有病。(注意:古代分言“疾”和“病”,轻者为“疾”,重者为“病”。)
    书:指《春秋》。
    矢:通“施”,实施,陈设。这一句的意思是:隐公在棠陈列渔具。
《臧僖伯谏观鱼》的评析
  • 译文
      春天,隐公准备到棠地观看渔民捕鱼。臧僖伯进谏说:“凡是物品不能用到讲习祭祀、军事等大事上,或者所用材料不能制作礼器和兵器,那么,国君就不要亲自去接触它。国君是把民众引向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的人。所以,讲习大事以法度为准则进行衡量,叫做‘轨’,选取材料制作器物以显示它的文彩,叫做‘物’。事情不合乎轨、物,叫做乱政。屡屡乱政,这就是所以败亡的原因了。所以,春、夏、秋、冬四季的狩猎活动,都是在农闲时节进行,并(借这个机会)讲习军事。每三年演练一次,回国都要对军队进行休整。并要到宗庙进行祭告,宴饮庆贺,清点军用器物和猎获物。(在进行这些活动的时候,)要(使车马、服饰、旌旗等)文彩鲜艳,贵贱分明,等级井然,少长有序:这都是讲习大事的威仪啊!鸟兽的肉不能拿来放到祭祀用的器具里,皮革、牙齿、骨角和毛羽不能用来制作军事器物,这样的鸟兽,君主就不会去射它,这是自古以来的规矩啊!至于山林川泽的物产,一般器物的材料,这都是仆役们去忙活,有关官吏按职分去管理的事,而不是君主所应涉足的事。”隐公说:“我准备到那里去巡视。”于是就去了(棠地),让渔民把各种渔具都摆出来捕鱼,他在那里观赏。僖伯推说有病没有随同前往。《春秋》上说:“隐公在棠地陈设渔具。”(这是说他棠地观鱼这一行为)不合礼法啊,并且说他去的地方远离国都。

    注释
    春:指鲁隐公五年(前718)春季。
    公:指鲁隐公。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712年在位。按《春秋》和《左传》的编著体例,凡是鲁国国君都称公,后边《曹刿论战》等篇均如是。鲁国是姬姓国,其开国君主是周公旦之子伯禽,其地在今山东西南部。如:往。
    如:往。
    棠:也写作唐,鲁国邑名,在今山东鱼台县东。
    鱼:通“渔”,动词,捕鱼。
    臧僖伯:鲁孝公之子、鲁惠公之兄、鲁隐公之伯父,名彄(又作“驱”“弓区”)(kōu),字子臧,封于臧(今郯城县),伯为排行,僖是谥号。 丗本:孝公生僖伯彄,彄生哀伯达(臧哀伯或臧孙达),达生伯氏缾,缾生文仲辰(臧文仲),辰是臧僖伯曾孙。
    讲:讲习,训练。
    大事:指祭祀和军事活动等。
    材:材料,原料。
    器用:指祭祀所用的器具与军事物资。
    举:指行动。
    纳:纳入。
    轨物:法度和准则。
    度(duó):计量。
    量:轨则,法度。
    章:通“彰”,彰明,发扬。
    采:物之有华饰者又彩色也,五彩相间曰采。
    亟:多次,屡次。
    春蒐(sōu):指春天打猎。蒐,搜寻,谓搜寻不产卵、未怀孕的禽兽。
    夏苗:指夏天打猎,谓捕猎伤害庄稼的禽兽。
    秋狝(xiǎn):指秋天打猎。狝,杀,谓顺秋天肃杀之气,进行捕猎活动。
    冬狩(shòu):指冬天打猎。狩,围守,谓冬天各种禽兽都已长成,可以不加选择地加以围猎。按:“春蒐、夏苗、秋狝、冬狩”云云,说明我们的先民在狩猎活动中已有生态平衡意识,也同时说明大凡有组织的狩猎活动,都带有军事演习的性质,并不单单是为狩猎而狩猎。
    治兵:指练兵、比武等军事演习活动。
    振旅:整顿部队。
    饮至:古代的一种礼仪活动。凡盟会、外交和重大军事行动结束以后,都要告于宗庙,并举行宴会予以庆贺。
    军实:指军用车辆、器物和战斗中的俘获等。
    昭:表明。文章:服饰、旌旗等的颜色花纹。
    登:装入,陈列。
    俎(zǔ):古代举行祭祀活动时用以盛牛、羊等祭品的礼器。
    射:激矢及物曰射。
    山林:材木樵薪之类。
    川泽:菱芡鱼龟之类。
    资:材资也。
    皂(zào)隶:本指奴隶,这里指做各种杂务的仆役。
    略地:到外地巡视。
    陈:陈设,张设也。
    称疾:推说有病。(注意:古代分言“疾”和“病”,轻者为“疾”,重者为“病”。)
    书:指《春秋》。
    矢:通“施”,实施,陈设。这一句的意思是:隐公在棠陈列渔具。

古诗大全工具简介

古诗大全网站主要内容为经典古诗词原文及翻译、注释、赏析。古诗以其独有的抒情艺术表现手法营造了传统文化中的诗性的意境,传达出古代士人重心灵体验和含而不露的审美意趣。古诗词-传承国学经典文化。

古诗大全工具使用说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