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30 00:04:12

佛学大辞典
空点

词:

空点

解释:

指附于梵字上之圆点,即·(其音为m!),有随韵点画之意。为悉昙十二摩多之第十一。以豙(a,阿)为例,加圆点即成蛊(am!,暗)。盖悉昙之空点,在梵语文典上称为随韵(梵anusva^ra),意谓随母音而鼻音化;而蛊可解为梵语am!bara,意谓大空,故由此转释而称该圆点为空点。又蛊为‘阿字五转’之一,依‘东因发心’之义,配于发菩提心之位,故亦称菩提点。大日经疏卷十四(大三九·七二三上):‘此阿上有点,是大空义,犹此菩提之心,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是成菩提也。’

于密教中,以悉昙豙字在音韵上之五种变化配上五方五佛、五智等,次第说明修行者之各种修证阶次与方向,比即阿字五转之义,其中,以东方之阿■如来为发菩提心之‘因位’,循著「从因向果’之修证方向,称为东因发心。

又于空点之下加画一半月形,成为T!,此称仰月点。其形在梵语文典中属于随鼻韵(梵anuna^sika),意谓随母韵而鼻音化,故仰月点之用法与空点相同,半月形仅系装饰而已。密教对附有空点之字,皆解释作‘大空’之义。[理趣释卷上、大日经疏卷七、卷九](参阅‘仰月点’2170)


佛学大辞典工具简介

佛学大词典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佛教各种专门名词、术语、典故、典籍、专著、名僧、史迹等等本书对每条辞目首先注明其词性。

佛学大辞典工具使用说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