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30 00:04:12

佛学大辞典
金铜佛

词:

金铜佛

解释:

以铜铸成,其外镀金之佛菩萨像。自印度以来,佛像大多以铜或铜合金(多为青铜)铸成。其起源系因佛身为金黄色,故仿铸成黄铜之像。据增一阿含经卷二十八载,波斯匿王以如来之形体黄如天金,故以紫磨金造成五尺之如来像。另据大唐西域记卷十二载,玄奘曾自印度携回三尊全金之佛像。近时在印度犍驮逻地方发掘出迦腻色迦王朝时代制作之金铜像断片,可推知昔时印度、西域等地亦盛行金铜镕铸之法。

我国最早有关铸作金铜像之记载为东汉献帝之时,笮融大起浮屠寺,作黄金涂佛。另据晋书帝纪第十载,东

晋恭帝深信浮屠之道,尝镕货币千万以造丈六金像,亲迎至瓦官寺。其后历代有关铸造金铜佛像之记载与遗品甚多。[往五天竺国传、梁高僧传卷五道安、卷十三法悦、大唐西域记卷八、广弘明集卷二、卷十五至卷十七、后汉书卷七十三]


佛学大辞典工具简介

佛学大词典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佛教各种专门名词、术语、典故、典籍、专著、名僧、史迹等等本书对每条辞目首先注明其词性。

佛学大辞典工具使用说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