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30 00:04:12

佛学大辞典
罗摩

词:

罗摩

解释:

梵名Ra^ma。(一)系古印度大叙事诗罗摩耶那(梵Ra^ma^yan!a)之主角。为憍萨罗国(梵Kaus/ala)国王达萨拉塔(梵Das/aratha)之长子,为遵守父王之诺言,放遂南印度森林中十四年,随行之妃子私多(梵S/i^ta^)为魔王所劫掠,因而引起战争。后得猴神哈奴曼(梵Hanumat)之帮助,夫妻团聚,返憍萨罗国为王。此于杂宝藏经卷一之十奢王缘及六度集经卷五均有记述。

据传罗摩为毗湿奴神之第七次化身,因受诸神之托,乃诞生地界以降伏恶鬼。其与爱妃私多共同展开绚烂、勇武之生涯,充分显现印度古代浪漫、伦理之理想,遂成为广受膜拜之人格化神。罗摩尤成为王族、勇士、武夫之最高典型,而普遍受到印度民众狂热之尊敬。

盖印度人视罗摩为民族英雄,亦即视为毗湿奴神之化身而加以崇拜,为常住之最高‘梵’,因而形成印度教中之一派,称为罗摩派。此派教理之确立,约肇始于西元十三、十四世纪顷之阿底亚特玛罗摩耶那(梵Adhya^tmara^ma^yan!a)一书。此书系为解决罗摩耶那史诗中新古两部分间之矛盾而作,采取吠檀多学派不二一元说,兼性力派(梵S/akti)所说,主张私多为罗摩永远之配偶神,只要对罗摩有绝对归依之热诚,必定能得解脱。此书后来被译为各种方言,该派主要盛行于南印度,后由罗摩难陀将之流布北方。[大乘入楞伽经卷七、佛本行集经卷七]

(二)印度教神名。为婆罗门出身之勇士,使一柄大斧,称为持斧罗摩(梵Paras/ura^ma),传为毗湿奴之第六次化身。

(三)为吉栗瑟拏(黑天)之兄,以耕田之犁作武器,称为大力罗摩(梵Balara^ma)。


佛学大辞典工具简介

佛学大词典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佛教各种专门名词、术语、典故、典籍、专著、名僧、史迹等等本书对每条辞目首先注明其词性。

佛学大辞典工具使用说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