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30 00:04:12

佛学大辞典
章嘉呼图克图

词:

章嘉呼图克图

解释:

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之最大转世活佛。四大呼图克图之一。原为青海互助佑宁寺活佛之系统。章嘉,为西藏名Lcan%-skya之音译,又作张家、章佳,原系西藏地名;呼图克图,为蒙古语Xutuqtu之音译,又作胡土胡图、胡土克图等,圣者之义。章嘉呼图克图,为章嘉地方的圣者之意。通称为章嘉格根(Lcan%-skyagegen)或格根(gegen,为蒙古语‘光明者’之义)。被视为文殊化身,与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并称蒙古二大喇嘛。

至清初之阿噶旺罗布桑却拉丹(藏N%ag-dban%blo-bzan%chos-ldan,1642~1715)方确立章嘉呼图克图为内蒙古喇嘛黄教统辖者之地位,故其应为此职位之实际鼻祖;相传在阿噶旺罗布桑却拉丹之前有十三世转世传承,故师通常被称为第十四世章嘉呼图克图。关于十三世之世代,历来有多种说法。据妙舟之蒙藏佛教史第五篇之说,前十三世之转生传承如下(其中前三世之传说色彩极浓):(一)森泰葛根(藏Cunda-gegen)。(二)奈逊奈(藏Nasuna),转生于印度,精通群经,归依者极多。(三)达巴保阿阇梨(Darban-a^ca^rya),亦转生于印度,常持经咒,住世长达一千二百年之久,为传说中之人物。(四)革那巴拉森(藏Ska-badpal-brtsegs),为吃栗双提赞王(藏Khrisron%-lde-tsan)时代之著名译经家。(五)骚坡苦巴(藏Sgro-phug-pa),为喇嘛旧教宁玛派之喇嘛。(六)司寒龙瓦。(七)朗足通瓦。(八)发思巴(藏h!phags-pa),为元代初期之国师。(九)罗布桑(藏Blo-bzan%),以持律精严与讲说弘法著称。(十)甲卿曲吉(藏Byams-chenchos-rje),即西藏佛教之大改革者宗喀巴之弟子释迦也失(藏S/a^-kya-ye-s/es)。(十一)求基迦勒萨(藏chos-kyirgyal-mtshan),晚年驻锡于蒙古。(十二)舻突巴粒迦托尔珠(藏Dpal-h!byorlhun-grub),转生于西藏东北之唐克托(Tangut),晚年迁居拉萨,礼谒达赖喇嘛五世。(十三)禅克巴朗塞粒(藏Grags-pah!od-zer),转生于唐克托之格伦札巴里寺(藏Dgon-lun%byams-paglin%)之傍,后即长居于该寺研读自藏州传来之密典,世称章嘉呼图克图罗伯卿(藏Slob-chen,意指大学者)。

至十四世开始,即进入清代之治世。大抵而言,清代对掌握内蒙黄教首领地位之章嘉呼图克图甚为礼遇,不仅授与管理宗教事务之权,并令参与内蒙行政大事,于京师更居上位,支给月廪,夏秋二季避暑于五台山或多伦诺尔(藏Dolon-nor),于高宗时所设之大活佛抽签金瓶亦委其保管,故其权势渐增,清朝中期以后,势力更扩及热河、辽宁、陕西、甘肃、青海等处。

第十四世阿噶旺罗布桑却拉丹转生于宗喀巴之生地宗喀(藏Btson%-kha),九岁,住入格伦札巴里寺,后至卫州研习般若。二十三岁,从达赖喇嘛五世受具足戒,并居留藏州、卫州广习诸学,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始归返宗喀。康熙三十二年,奉敕驻锡北京法源寺。三十六年,达赖喇嘛六世立,师奉命入藏送敕印。四十五年,受封‘灌顶普善广慈大国师’之号。五十二年,圣祖巡幸多伦诺尔,授予掌管西藏以东之教权(黄教)。五十四年,示寂于多伦诺尔,圣祖亲送其龛座至西宁。

第十五世章嘉呼图克图为罗赖毕多尔吉(藏Rol-pah!irdo-rje,意译游戏金刚,1717~1786),又称耶喜忒皮嚼钠曼伯拉森波(藏Ye-s/es-thob-pah!ibsod-namsdpal-bzan%-po,意译智慧教灯),转生于甘肃凉州。四岁住入格伦札巴里寺。八岁,奉召赴北京,先后住于旃檀寺、崇祝寺(旧称法源寺)。雍正九年(1731),世宗于多伦诺尔汇宗寺之西营建善因寺,召师驻之。十二年,受封‘灌顶普善广慈大国师’之号。同年入藏,从达赖喇嘛七世研习梵典,复从班禅五世受具足戒。乾隆元年(1736),高宗颁赐‘管理京师寺庙喇嘛札萨克达喇嘛’之印。十六年,受封‘振兴黄教大慈大国师’之号。乾隆五十八年示寂。师精通藏、满、蒙、汉等文,著作丰富。曾与硕庄亲王共同纂修‘钦定同文韵统’八卷,并以此书为底本,编纂‘满汉蒙古西番合璧大藏全咒’八十八卷。其他另有首楞严经之编校、蒙古译甘珠尔之校正、蒙古译丹珠尔之翻译、造像度量经之厘订、喇嘛神像集之编纂、满文藏经之整理等,多被奉为蒙藏佛典之圭臬。

第十六世伊希丹毕札拉参(藏Ye-s/esbstan-pah!irgyal-mtshan,意译智慧教幢,1787~1846),转生于青海宗江之北方。八岁入京朝觐。十四岁时受仁宗之谕旨,入藏求学,二十岁受具足戒后又归返北京。嘉庆二十四年(1819),任‘管理京都喇嘛班第札萨克达喇嘛常印喇嘛’。道光十四年(1834),受赐大国师之金印。于六十岁诞辰之际受恩旨管理汇宗、善因二寺,及自康熙五十三年至雍正九年间所营建之诸寺,然于同年即示寂。

第十七世为治熙但璧呢玛(藏Ye-s/esbstan-pah!in~i-ma,意译智慧教日,1849~1875),亦转生于青海宗江之北方。八岁入宫。咸丰八年(1858)谒见文宗。后赴内外蒙古之王公贵族等之迎请而至多伦诺尔,又转往甘肃。后值文宗崩逝,遂归北京。同治元年(1862)入藏修学,穷极显密之旨。二十岁受具足戒。翌年回北京,受封大国师号。同治十年,受赐管辖汇宗、善因二寺之印信。光绪元年(1875),自五台山归返北京时,示寂于城外之天宁寺。

第十八世为罗藏丹森讲索(藏Blo-bzan%bstan-h!dsinrgya-mtsho,意译善慧智教海,1878~1888),转生于西宁。光绪十二年,谒见德宗。十四年经五台山至多伦诺尔,然于同年即示寂。

第十九世为雳迎叶锡道尔济(藏Ye-s/esrdo-rje,1891~1957),又称桑结札布(藏San%s-rgyas-skyabs)、罗桑班殿丹毕蓉梅(藏Blo-bzan%dpal-ldanbstan-Pa'iSgron-mc,意译善慧吉祥教灯),光绪十七年转生于唐克托地方(一说光绪十五年转生于青海大通县之拉路塘)。光绪二十二年,行坐床典礼。二十五年入京谒见德宗,翌年受‘札萨克达喇嘛’号,驻锡北京。三十年,奉旨管理北京之嵩祝、法渊、知珠、法海等四寺,五台山之镇海、普乐等诸寺,多伦诺尔之汇宗、善因二寺,及西宁之廓隆、广济等二寺,并受赐‘灌顶普善广慈大国师’之印。民国肇立,章嘉受政府尊崇如故,为民国四大喇嘛、黄教四大呼图克图之一。先后受封宏济光明、昭因阐化、护国净觉辅教等大师德号。历任蒙藏委员会委员、蒙旗宣化使、中国佛教会理事长、总统府资政。大陆变色,随政府来台。四十一年代表参加在日本召开之第二届世界佛教徒友谊会,向日本政府交涉,请回玄奘大师之顶骨,而于南投日月潭建塔供奉之。四十六年示寂于台北,世寿六十八。[大清一统志卷四○九之二、蒙藏新志(黄旧生)、蒙古喇嘛教史、圣武记卷三之五、青海佑宁寺及其名僧(韩儒林,现代佛教学术丛刊(59)、中国佛教近代史(东初)]


佛学大辞典工具简介

佛学大词典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佛教各种专门名词、术语、典故、典籍、专著、名僧、史迹等等本书对每条辞目首先注明其词性。

佛学大辞典工具使用说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