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30 00:04:12

佛学大辞典
石佛

词:

石佛

解释:

(一)指石雕之佛像。又作石佛像、石像。我国、印度、西域等地之各石窟中、摩崖上均可见规模钜大之石佛,有高达十七公尺余,亦有小至二公分者。至于日本、朝鲜则囿于地理环境,缺乏石材,故其遗品甚少,雕琢技巧亦不如中、印之精湛。又用以造立佛像之石材亦因各地出产质料之不同而有别,如北印度犍驮罗地方,多以青色绿泥片岩,中印度则多以白色砂岩为材料;锡兰、缅甸则用大理石,我国六朝所传之白石佛像即属此类。石佛可分为圆雕、浮雕、线雕三种。北魏时,凿造石佛之风盛行,北齐、北周继之,其雕刻特色雄壮粗犷,而唐代之刻像,素以丰腴圆满著称。

于印度,石佛之遗品现存不少。其中,以联合州秣菟罗(梵Mathura^)之博物馆所藏释迦佛坐像、菩萨立像与同州鹿野苑(梵Mr!gada^va)之博物馆所藏菩萨立像(台座周围有迦腻色迦大王三年造立之铭文)为最古,据

考证为西元前二世纪初期之石佛。锡兰古来亦盛行石佛之造立,婆罗那鲁鞑驮罗瓦(Polonnaruwa)存有高约六公尺之阿难陀立像,奥克那(Awkana)存有高约十五公尺之释迦佛立像。又爪哇(Java)之婆罗浮屠(Bara-budur)刻有五○四尊石佛。

我国最早之石佛像,据梁高僧传卷十三、法苑珠林卷十二等载,西晋愍帝建兴元年(313)有维卫佛、迦叶佛二石像,浮现于吴郡淞江沪渎口,由朱膺、帛尼等数十人迎之安置于通玄寺,像高七尺。又北凉沮渠蒙逊开凿沙洲三危山作佛像,乃著名之事实。北魏文成帝之时,昙曜于山西大同云冈之石崖开窟龛五所,称为灵岩寺,于各窟造佛像一尊,是为云冈最初之石龛。云冈最大之石佛像,以第五窟大佛洞之正面中央凿刻有本尊释迦坐像,高约十七公尺,端严雄伟。盖云冈之岩层为砂岩之水平层,适合大龛大佛之造设,加上北魏拓跋帝室之雄伟志向,其石窟规模之壮大,实为世界之冠。其他如河南龙门石窟、山东玉函山、山西天龙山、河北南响堂山等亦有石佛像之造立。

上述石佛像之造立均位于我国北方;反之,南方较少,恐系南方之岩崖少,不适合造巨大之石佛。然据佛祖统纪卷四十载,唐开元十八年(730)沙门海通于嘉州大江之滨凿石,造立弥勒像,以九层之阁覆之,此即凌云寺。其像现存于四川乐山,位于长江之支流岷江,高七十一公尺,乃凿


佛学大辞典工具简介

佛学大词典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佛教各种专门名词、术语、典故、典籍、专著、名僧、史迹等等本书对每条辞目首先注明其词性。

佛学大辞典工具使用说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