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30 00:04:12

佛学大辞典
尼夜耶学派

词:

尼夜耶学派

解释:

尼夜耶,梵名Nya^yika,意译为正理、因论、因明、因明处。印度六派哲学之一。又称那耶修摩派、若耶须摩派(梵N~a^ya-suma)。译作正理派。以正理经(梵Nya^ya-su^tra,尼夜耶经)为根本圣典,据传该典之作者乔答摩(梵Gautama,即足目)为此派之开祖。约成立于西元一、二世纪(或谓三、四世纪间),其学说以自然哲学与论理学(梵hetu-vidya^,因明,即今所称逻辑)为主要内容。前者可谓完全继承在其前即已成立之胜论学派自然哲学,后者则直接由恰拉卡本集(梵Caraka-sam!hita^),间接由方便心论之论理学而来,可谓集两种论理学思想之大成者。其中,尤以此派之论理学为印度哲学史之长期主流。十世纪之后,被称为尼夜耶胜论派(梵Nya^yavais/es!ika),而与胜论学说融合成难以分解之关系。关于正理经之论理学,由于有婆错耶那(梵Va^tsya^yana)、忧底有达迦罗(梵Uddyotakara)、婆遮斯泊底弥须罗(梵Va^caspati-mis/ra)、优填延那(梵Udayana)等之注释,及比摩阿阇梨(梵Bhi^ma^ca^rya)之正理辞典(梵Nya^yaKos/a)、阿那跋达(梵Annabhatta)之究理集要(Tarkasan%graha)等,而使此学派之研究更形发展。

本派在印度思想史上之地位,最重要者乃其论理学,此一论理学不但影响当时及后世之瑜伽、弥曼差、胜论等诸派,亦成为印度思想史中,一长时期之主流。本派之论理学建立现量、比量、譬喻量、声量等四量,及宗、因、喻、合、结等五支作法以为论议之形式。佛教论师中,世亲以后,有陈那承其法相之学,改造因明论理之内容与方法,从此而有新旧因明之分。十二世纪末,有乾吉沙(梵Gan%ges/a)之崛起,著书阐释尼夜耶经,久之蔚为新尼夜耶学派。十五世纪以后,复有奴提阿派(Nudea)之日益兴盛。[顺中论卷上、摄大乘论释卷二、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一(窥基)、印度六派哲学纲要(李世杰)


佛学大辞典工具简介

佛学大词典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佛教各种专门名词、术语、典故、典籍、专著、名僧、史迹等等本书对每条辞目首先注明其词性。

佛学大辞典工具使用说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