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30 00:04:12

佛学大辞典
宗派

词:

宗派

解释:

凡教义之宣布、仪式、行事之内容等皆相同者,即同属一宗派,如寺院、教会或其他宗教团体。又作宗门、宗旨。佛世时,佛教僧尼团体本称僧伽(梵sam!gha),为当时唯一之教团,然于佛陀入灭后数百年之间则产生十八至二十个部派;至大乘佛教,因学说分歧,又有中观派、瑜伽派之形成。

中国佛教产生学派之初,僧人未必属于一定之僧团。直至各种教义纷纷确立,祖师之传承逐渐受重视,宗派之名称,遂成为该一僧团之代表。

中国佛教宗派之产生,约于隋唐时代,有十三宗之说。所谓十三宗,即:毗昙、成实、律、三论、涅槃、地论、摄论、净土、禅、天台、华严、法相、密宗等。禅宗有五家七宗之说,五家即:临济、沩仰、曹洞、云门、法眼等南宗禅流派。七宗即五家中之临济宗又分出杨岐派、黄龙派。

日本之宗派众多,如:(一)南都六宗,即三论、法相、华严、俱舍、成实、律宗等;(二)八宗,于上述之六宗再加天台、真言二宗;(三)八家九宗,于上述八宗再加禅宗;(四)十宗,于上述九宗再加净土宗,(五)十二宗,于上述十宗再加净土真宗、日莲宗;(六)十三宗五十六派,西元一九四○年顷日本佛教之宗派,于十二宗中除去三论、成实、俱舍,禅宗则分出临济宗、曹洞宗、黄檗宗,再加上融通念佛宗、时宗。一九四五年以后,日本新增之宗派更是不可胜计。


佛学大辞典工具简介

佛学大词典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佛教各种专门名词、术语、典故、典籍、专著、名僧、史迹等等本书对每条辞目首先注明其词性。

佛学大辞典工具使用说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