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30 00:04:12

佛学大辞典
南普陀

词:

南普陀

解释:

(一)位于福建厦门之五老峰下。南普陀背山面海,风景幽美,以位于浙江省普陀山之南,故称南普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阁依山而立,灿烂夺目,故为海内外闻名之古刹。始建于唐代,初名泗洲寺,后毁于兵乱。清康熙年间重建,改名南普陀,与浙江定海之

普陀山同为我国东南地区之名胜。大雄宝殿为本寺主要建筑,殿顶饰有色磁剪料塑砌而成之龙凤图样,极为壮丽宏伟。大悲殿为南普陀之著名建筑,全部由细木雕嵌,八角亭式,重檐三叠。殿顶用斗栱相叠,横托梁木,以石柱支撑,结构奇特,为寺宇建筑中所少见者。殿内有千手观音造像,雕刻极为精细。民国十四年(1925),会泉法师任住持,创建闽南佛学院,兼任院长。

(二)位于台湾台中市,属宝华山派,创建于民国四十六年。开山住持禅德法师,籍隶福建海澄。民国三十八年来台,先驻锡台中宝善寺,四十六年筹创南普陀,费时三年。完成后,即于翌年创办南普陀佛学院,培育僧才。其后又陆续建设,至六十五年,相继完成大雄宝殿、图书馆、讲堂、中山堂、中正堂、忠烈堂、山门、斋堂等。


佛学大辞典工具简介

佛学大词典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佛教各种专门名词、术语、典故、典籍、专著、名僧、史迹等等本书对每条辞目首先注明其词性。

佛学大辞典工具使用说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