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30 00:04:12

佛学大辞典
佛教文学

词:

佛教文学

解释:

指带文学色彩之佛教典籍。部分学者将所有佛教圣典皆由文学方面加以考察,如此固有失于广泛之嫌,然观初期之经典,如简洁金言集之法句经,故事性浓厚之譬喻经、本生经,或构想雄伟瑰丽之维摩、法华、华严等诸大乘经,无疑均属富于文学色彩之圣典。

以梵文写成的原典,堪称文学佳作者,有二世纪马鸣(梵As/vaghos!a)之赞叹释迦佛的‘佛所行赞’(梵Buddha-carita),为印度古典文学之先驱;以舍利弗与目连为主题而编成之戏曲‘舍利弗之所说’(梵S/a^riputra-prakaran!a);以佛陀异母弟难陀之故事为题材所作之美丽诗篇‘孙陀利难陀诗’(梵Saundarananda-ka^vya)。此外有七世纪戒日王(梵S/i^la^ditya)之佛剧‘龙王之喜’(梵Na^ga^nanda)等。又六世纪文法家坎德拉哥明(梵Candragomin)之文典为佛教国家最普及之梵语文典,西元七、八世纪顷,有佛教徒阿摩拉新哈(梵Amarasim!ha)所著之梵语辞典,其解说书达五十部之多。在巴利文方面之原典有五世纪大学僧佛音之‘法句经注’、‘本生经’等。

汉译经典中,如鸠摩罗什之译本,文笔优雅流畅,堪称翻译文学之杰作。文学家描述有关佛教之作品,举凡僧徒礼赞、忏仪之类,优秀之作颇多。同时以文笔知名之师僧辈出,如隋代之法周,唐代之慧净、皎然,五代之齐己、贯休、希觉,北宋之思悦,元代之昙噩、大圭,明代之德言,清代之智朴、圣通、照常、读彻等。唐代以降,禅僧每将自己之悟境假托偈颂表达之。俗讲使用的变文则成为我国通俗文学渊源之一。此外,伴随佛教传入之梵文学知识,并于我国发展成反切法与韵图。(参阅‘佛教诗人’2694、‘敦煌变文’4971)


佛学大辞典工具简介

佛学大词典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佛教各种专门名词、术语、典故、典籍、专著、名僧、史迹等等本书对每条辞目首先注明其词性。

佛学大辞典工具使用说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