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30 00:04:12

佛学大辞典
五五百年

词:

五五百年

解释:

又作五个五百年、五个五百岁、五五百岁。乃一种宗教史观。类似者有‘正、像、末’三时之说,如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据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二载,佛陀入灭后二千五百年间,可区分为五个五百年,以表示佛教消长之趋势。其中,前二个五百年为正法之时,此时有修证解脱禅定之人;第三、第四个五百年为像法之时,此时之人虽有修行而无证果,唯有多闻、布施者;最后一个五百年又称‘后五百年’,则为末法一万年之初五百年,此时之人无修无证,唯以斗诤而为正修。

(一)第一五百年,为解脱坚固(学慧坚固)时期,得智慧悟道之解脱者为数甚多。(二)第二五百年,为禅定坚固时期,得禅定者众多。(三)第三五百年,为多闻坚固时期,此时期热心听闻佛法者众多。(四)第四五百年,为造寺坚固时期,于此时期间热心建立寺院者颇多。(五)第五五百年,为斗诤坚固时期,此时期则互相攻伐,以自说为优、他说为劣之斗诤风气盛行。[大方等大集经卷三贤护分、释净土群疑论卷三、金刚般若经赞述卷上、末法灯明记、大乘法相名目卷六下](参阅‘正像末’2002)


佛学大辞典工具简介

佛学大词典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佛教各种专门名词、术语、典故、典籍、专著、名僧、史迹等等本书对每条辞目首先注明其词性。

佛学大辞典工具使用说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