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30 00:04:12

佛学大辞典
两俱不成过

词:

两俱不成过

解释:

因明用语。两俱不成,梵语ubhaya^siddha。为因明三十三过中,因(理由)十四过之四不成过之第一。指立(立论者)与敌(问难者)双方皆不认可所立之因所招致之过误。如胜论师对声论师立‘声无常(宗,命题),所见性故(因)’之量(论式),‘所见性’之因于宗之有法(主词)‘声’全然无关系,即缺乏因三相中之‘遍是宗法性’。‘声’非眼所能见,乃众所周知,敌者不认可此因,立者亦不认许此因,故不能成立‘声无常’之宗。

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中载,依因是否为敌者所许之言诠而分为有体与无体,又以因体与宗关系之程度而分为全分与一分,由此总有四句之分别。即:(一)有体全分两俱不成,如上记所引之例。(二)无体全分两俱不成,如声论师对佛弟子立‘声无常,实句所摄故’之论式。(三)有体一分两俱不成,如胜论师对声论师立‘一切声皆常,勤勇无间所发性故’之论式。(四)无体一分两俱不成,如声论师对佛弟子立‘声无常,实句所摄耳根所取故’之论式。[因明入正理论、因明入正理论义断、因明论疏瑞源记卷五](参阅‘四不成过’1661、‘因明’2276)


佛学大辞典工具简介

佛学大词典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佛教各种专门名词、术语、典故、典籍、专著、名僧、史迹等等本书对每条辞目首先注明其词性。

佛学大辞典工具使用说明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