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0-30 00:04:12

佛学大辞典
三能变

词:

三能变

解释:

梵语trividha-parina^ma。指异熟、思量与了境。瑜伽行派与法相宗主张,‘识’能转变生起一切万法,或变现为心内主观(见分)与客观(相分)认识作用之主体,故称为能变。依其作用之特性,能变有异熟、思量、了境等三种。(1)异熟(梵vipa^ka,巴同)能变,又称第一能变、初能变,即第八阿赖耶识。第八识系人界乃至天上界之有情所共之果报,其报由引业牵引,而为恒常相续之总报体,故称为异熟,或称异熟能变、异熟识、真异熟。例如眼耳鼻舌身意等前六识与贫富贵贱等个别之果报,系由满业而来之别报体;然以其报有断绝,故不称异熟,而称异熟生。若自赖耶三位而言,异熟识之名即相当于善恶业果位。

(二)思量(梵manana)能变,又称第二能变,即指第七末那识。以第七识为恒审思量之识,故称思量能变。在诸识中,虽然第六、第七识能审思量,然以第六识有间断,故不称思量能变。

(三)了境能变,又称第三能变,全称了别境能变,即指眼耳鼻舌身意等前六识。此六识具有明白了别显著之对象(如色、声等)之作用,故称了别境能变。第七、第八识则无了别显著对象之作用。唯佛之前六识,对于如‘真如’般之对象(细境)亦能加以了别。以上,初能变之识由先世之业及名言之实种变现实境,故称变现为变,其中,若就所藏之种子而言,称为因能变,就识体之自体分能变现而生见相二分之果而言,称为果能变。[唯识三十论颂、成唯识论卷四、卷七、成唯识论述记卷一本、卷二本](参阅‘因能变’2299、‘果能变’3323)


佛学大辞典工具简介

佛学大词典内容相当广泛,包括佛教各种专门名词、术语、典故、典籍、专著、名僧、史迹等等本书对每条辞目首先注明其词性。

佛学大辞典工具使用说明

返回
顶部